第一次上聲樂課時,每一位學生都會先學習同一件事-發聲。理解如何發出高質素的聲音而不傷害聲帶絕對是當務次急,而這亦可花數年時間才能掌握。就我而言,這是唯一一個讓我花多年時間建立的技巧,但與此同時,我亦正在努力完善聲音制作的工作,因此,我同時訓練自己的聲音與節奏感。節奏感是繼聲音訓練後後,成為更好歌手的下一個階段。當節奏成為歌曲的一部分,你便會為其建立出獨有的感覺。在駕馭節奏感前,初學者們都很難理解歌曲中附帶的感覺。
甚麼是「感覺」?
作為老師,「感覺」的確很難解釋,因為大多都來自人生經驗。最能描述感覺的莫過於歌曲中的動感。當歌手建立了內在的節奏感,即使音樂沒有在播,他們仍能感受到體內穩定的節拍,歌曲便因而得到動感。如你去看古典小提琴家的演奏,為了附予歌曲動感,他們可能會把頭左右搖擺;搖滾結他手也許會傾身彈弘,從而給歌曲動感。而身位歌手,附予歌曲動感的最有效方法,就是讓身體動起來。如你為歌舞動,歌曲也會一起舞動。經過一段時間後,你將能對任個風格的歌曲建立感覺。
咬字式唱歌 V.S. 旋律式唱歌
若Celine Dion 要唱一首歌,那歌的旋律將會很流暢,每個字都會很連貫。相反,若Michael Jackson將會呈現截然不同的感覺,以輔音及音節強調歌曲的節奏。他們的演譯方式都沒有錯,只是他們根據不同的曲風而運用不同的聲樂工具。在這演唱行業不斷成長的趨勢中,訓練聲音唱出皆具節奏感及旋律的歌曲尤其重要。若是訓練聲音唱出重旋律感的歌,代表歌手專注於拉長一些能發出好聲音的母音。
這並不代表輔音可被忽略,只是不會被克意強調或變形,令旋律被斬斷。這造就出一個聽起來連綿不斷的曲風,直至下一個呼吸。若欲欣賞完美的旋律式唱歌,可查看一下著名的理髮店四重唱組合如Keepsake, Acoustix 或 Vocal Spectrum。這些組合專注於訓練旋律式歌唱,母音連接母音段,聲音永不竭止。單人爵士樂歌手如Ella Fitzgerald 與 Mel Torme 亦在很多唱片中呈現這風格。
咬字式唱歌則是旋律式唱歌的相反,它非常依靠單詞中的輔音、描述詞及沒具備意義的字詞以擊中其節奏及制造變奏。其聲音很清晰、有往前推進的感覺,而每個咬字都會被強調,幾乎是把字詞逐個吐出。除了King of Pop 以外,Michael Jackson 亦是節奏式歌唱的強者,他的節奏極為錯綜複雜,有時他更需要唱出沒意義的字詞去填補歌曲中的空白。Michael 對旋律式歌唱並不陌生,從” I’ll Be There” 與 “Heal the World” 便可得知,Michael 的招牌風格便是咬字式唱歌。
有玩樂器嗎?把節奏融入歌唱練習吧!
我剛開始教學時,很多學生告訴我他們有學樂器。當時,我完全未能察覺這為他們帶來多大的優勢。當你學習樂器時,第一件事是便是學習數拍子。如腦海中沒有節奏,便很難去演奏樂器了。現在,當學生告訴我他們會樂器時,我便會將其運用於教學,樂器與唱歌一同練習。手指、橫隔膜與聲帶肌肉的合奏絕對能令歌手的表現更上一層樓,並更易於音樂中建立感覺。